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现代和传统企业的薪酬管理(二)

现代和传统企业的薪酬管理(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1、薪酬制度随意性大。我国的企业,先后有技能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度等,然而现有的制度中级差还是很小,不能体现职位的价值和工作绩效的差别。而且,我国现有的工资管理很多还都是运动式的管理,没有正常的升级或降级,所以工资调整随意性很大。

2、薪酬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或错位。企业经营战略不同,薪酬策略也应该不同,但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统一的薪酬策略,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例如,对于处在成熟阶段的企业,其经营战略与成长阶段不同,因而薪酬制度也应有相应变动,但管理者并没有将员工薪资予以适当调整,这样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3、薪酬设计有不科学之处。首先,薪酬调查范围狭窄,调查数据缺乏真实可靠性。其次,没有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

4、薪酬支付缺乏公开性、透明性。秘密薪酬支付只会引起员工的好奇心而四处打探,导致员工之间的互相猜测和怀疑。

5、奖金奖励和福利保险计划缺乏柔性,起不到激励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奖金和奖励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在福利保险管理上,企业承袭传统的福利保险计划,提供统一的福利保险。对于员工而言,这种大一统式的福利保险计划看似“公平”,但它忽略了自我需求的满足。

6、薪酬结构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薪酬结构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薪酬模式,基本上还是岗位效益工资制度。而当今以外资企业、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企业薪酬管理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基本年薪、年度奖金、福利计划(退休计划)以及股票期权,并且股票期权所占薪酬的比例越来越高,一般达到50%以上,有些特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可能会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该领导人一年的收入是1000万的话,那么900万来自股权激励。

薪酬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而使用不当则可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建立全新的、科学的、系统的企业薪酬管理系统,对于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生存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改革和完善新酬制度,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1、全面薪酬制度。薪酬既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货币形式的报酬,它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优越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这些方面也应该很好地融入到薪酬体系中去。内在的薪酬和外在薪酬应完美结合,偏重任何一方都会跛脚走路。物质和精神并重,这就是目前提倡的全面薪酬制度。

2、薪酬与绩效挂钩。单纯的高薪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是每一本薪酬设计方面的教科书和资料反复强调的观点,只有与绩效紧密结合的薪酬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从薪酬结构上看,绩效工资的出现丰富了薪酬的内涵,过去那种单一的僵死的薪酬制度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紧密挂钩的灵活的薪酬体系。

3、雇员激励长期化、薪酬股权化。目的是为了留住关键的人才和技术,稳定员工队伍。其方式主要有:员工股票选择计划、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股票期权等。

4、重视薪酬与团队的关系。以团队为基础开展项目,强调团队内协作的工作方式正越来越流行,与之相适应,针对团队设计专门的激励方案和薪酬计划,其激励效果比简单的单人激励效果好。团队奖励计划尤其适合人数较少,强调协作的组织。

5、薪酬制度的透明化。关于薪酬的支付方式到底应该公开还是透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从最近的资料来看,支持透明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毕竟保密的薪酬制度使薪酬应有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实行保密薪酬制度的企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员工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同事的工资额,使得刚制定的保密薪酬很快就变成透明的了,即使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也很难防止这种现象。因此,薪酬透明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6、有弹性、可选择的福利制度。公司在福利方面的投入在总的成本里所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但这一部分的支出往往被员工忽视,认为不如货币形式的薪酬实在,有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而且,员工在福利方面的偏好也是因人而异的,非常个性化的。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选择性福利,即让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利组合。

7、网络薪酬管理。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薪酬管理的高效率源于良好的信息系统,只有通过掌握最新的、最准确的、最及时的信息,才有可能把薪酬与工作表现、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结合起来。当前企业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资源和企业信息系统使薪酬管理更加科学、安全和快捷。

由此可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和发展,就得先磨好薪酬这把剑。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因企制宜”,根据自身条件设计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