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正本清源“颠覆性创新”

培训讲师谈管理:正本清源“颠覆性创新”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如何摆脱竞争的同质化,是许多企业家和创业者一直想突破的商业困境,在各种模仿大行其道、无数“山寨”洋洋得意的中国市场,这种困境尤其突出。唯其如此,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20年前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在中国更受追捧,成为很多企业家用来突破成长瓶颈的思想利器。

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各个行业的“创新潮”风起云涌,很多成功的创新者均自称实现了颠覆性创新。比如有人断言“所有颠覆性创新在一开始时都是微创新”,“持续的微创新,最后就形成了颠覆性创新”等。细究起来,这些创新观点或多或少都是对克里斯坦森颠覆性创新概念的不同曲解。这与《哈佛商业评论》总编辑殷阿笛先生在本期《卷首语》中所说的海外情况极其相似。

为使中国读者对颠覆性创新理论有全面了解,本期《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决定将克里斯坦森教授的最新文章《到底什么才是颠覆性创新》作为封面,在该文中,克里斯坦森通过剖析优步公司的发展,指出颠覆性创新非常稀缺,而且颠覆者仅有6%的成功几率。

为了更完整展现20年前克里斯坦森教授创立颠覆性创新理论的背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图书编辑王晓红根据作者原著及相关报道,撰写了一篇配文《以颠覆性技术引领颠覆性创新》;关于目前国际学术界对颠覆性创新理论的争论,我们摘编了之前挑战克里斯坦森的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教授安德鲁·金的文章,他在文中指出颠覆性创新理论的有效性和普遍性都值得质疑。其学术勇气和独到见地,或是对颠覆性创新理论最好的“颠覆”之一。此前,时任《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高级撰稿李钊曾于2013年在伦敦专访克里斯坦森教授,在那次访谈中,他对其理论发展进行系统回顾,我们也将该文在本期重新刊发。

这个文章组成本期《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独有的“聚光灯”专题,意在对颠覆性创新理论正本清源,让中国读者了解该理论的核心。对企业来说,创新从来不是目的,而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还刊发了两篇有关创新的文章:《混合技术战略:拒绝颠覆,引领未来》和《企业自我颠覆指南》,均着重阐述在位企业应对颠覆,获得持久竞争力的方法。

上述编辑意图也是我们今年在内容上所做的重要尝试:努力将英文版内容和本土原创内容重新整合,以创造新的价值。我们希望,这种尝试将会对中国正在进行的“两众两创”形成正能量。未来,我们还将进行多种尝试,努力成为全球管理思想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本期《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的“聚光灯”专题文章将延后刊发,其主题是如何利用情绪获取谈判胜利,编辑部同仁均认为,中国企业在近年来的国际化扩张中积累了大量中国实践,我们需要花时间进行调研,然后将调研结果与原刊文章一并刊发。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