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的归因偏差

企业培训师的归因偏差

吉宁博士 2016年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身为企业培训师,归因的方式决定了他看待失败的方式——是归因于自己,抑或是归因于他人、外部环境,这会直接影响他所作出的决定,以及接下来在企业经营中所进行的改善。

在现实中,企业培训师很容易出现归因偏差。在心理学上所说的“归因偏差”,是指人们在对事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时,经常歪曲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不恰当的判断。我们以下面这个情景为例进行说明。

一位男士向他的同事借了100元钱,并承诺一个星期内偿还。然而,都过去一个月了,同事还没有收到男士的钱。于是,同事主动提起这件事。男士想了想,带着歉意地说: “我最近太忙了,忘了。”说完就马上递给同事100元。

虽然要回了自己的钱,但同事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觉得该男士生性如此,拿钱积极、掏钱消极,是个私心很重的人。

这就是归因偏差。在这个案例中,对于同一行为,实施该行为的人与旁观者所作的归因是有差异的,而且未必都符合客观事实。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行为人往往更关注情境的作用,习惯将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而旁观者则常常强调甚至高估行为人的自身因素。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

行为人自认为比较了解真实情况,会更多地从具体情况出发,强调实际行为的特殊情境。比如,借东西未还是因为太忙、没时间等,没有给予朋友及时的帮助是因为有急事走不开等。

而旁观者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自认为自己是从一个理智、常规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一旦发现行为人的做法不合常规,就会从行为者自身去寻找原因,进行内部归因。比如,认为做人就应该说到做到,借东西就要如期偿还,朋友就该互相帮助等。归根结底,是行为人做人的原则有问题。

除了看问题的角度会引起归因偏差之外,事件结果也会导致行为人的归因偏差。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

对于同一个学生,如果其考试成绩是“优秀”,那么教师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了作用;如果其考试成绩是“不及格”,那么教师就会认为是学生不努力的结果。

还是这个学生,如果他的考试成绩是“优秀”,那么他本人会认为这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如果成绩是“不及格”,他就会归因于外部因素,如题会做但没发挥好、题目太难、时间太紧、老师打分太严格等。

可见,这种偏差其实就是一种利己主义的归因偏差,即好事是自己做的,坏事是别人做的。而产生这种归因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情感上的需要。良好行为或结果,如成功,总是与愉快、自豪的情绪联系在一起的;不良行为和结果,如失败,总是与痛苦、悲哀相联系的。出于情感上的需要,人们会倾向于把积极的情绪体验留给自己,让情境或他人把消极的行为和结果带走。
  2. 维护自尊心和良好形象的需要。良好的行为和结果能体现并维护自身的价值。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也为了保持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印象,人们会对不良的行为作外部归因,对良好的行为作内部归因。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归因,如迷信、宿命论、行为者的社会地位、相貌、性格、刺激的显著性等。比如,行为者在经过多次努力却对成功感到无望时,会产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念头,将个人成败归因于外在的神秘力量;有一定社会地位且受公众欢迎的名人,或者非常漂亮且讨人喜欢的年轻女子,出现过失行为时,人们会对其行为作出与行为者本人无关的外部归因:再如,由于媒体对飞机事故的大肆报道,很多人都认为乘坐火车比乘坐飞机要安全得多,而事实却是火车发生事故的概率要比飞机高。

从上述分析来看,归因偏差似乎是一种自然行为。但是,作为企业培训师,这种看似自然的行为却是有害的。因为,这种偏差会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而企业培训师自身会意识不到存在的问题,这些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个人都是非常不利的。

不过,人们并非对归因偏差毫无办法。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我们可以人为地降低归因偏差的影响。我们来看心理学家斯托姆斯做过的一项研究。

首先,研究人员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是行为者,一组是观察者。随后,要求行为者以两人一组的方式进行简短的交往谈话,让被试也以两人一组的方式在旁边观察。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询问这些被试: “在交谈中,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和情境特点,哪个更重要?”结果,大多数行为者都认为情境特点比较重要,而大多数观察者却认为个性品质比较重要。之后,研究人员又让部分行为者和部分观察者观看谈话录像。这其实是一种情境转换,即行为者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谈话行为:而观察者则可以从“当局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环境。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这种转换,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差异大大减少了。更多的行为者对谈话问题进行了内部归因,而重新评估了行为者在谈话中的个人因素。

可见,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考虑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及原因,可以有效降低归因偏差对概率判断的影响。故而,企业培训师要客观看待归因的两面性,克制自己,这样才有助于不断完善自我、完善企业,继而创造更大的成就,达到“正业”的效果。

标签: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