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如何避免人才激励的误区?

如何避免人才激励的误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东西都已经改朝换代,有时候我们甚至都接受不了这速度,但是毕竟这是现实,这表明了一个现象,不进者退,既然事实无法改变,我们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适应,对于企业管理员工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以前的员工激励可能就只是一些薪酬激励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的欲望也是越来越多,也正因为这样,出现了越来越多企业走进了员工激励误区的现象。接下来就跟着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的脚步去看人才激励的误区。

误区一:只要建立起激励制度

有人认为,只要建立起员工激励制度就能达到激励效果,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有些企业发现,当激励制度别建立之后,很多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反而更加的懒惰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误区二:将激励与奖励混为一谈

奖励和激励是不同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说,激励旨在通过调控员工未来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来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激励应强调如何影响员工未来的工作行为,而不应侧重于对员工过去成绩的奖赏。但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了解到激励的本质,用“公平、公正”等这些衡量奖励制度科学性的标准来指导公司的人才激励工作,导致员工的注意力长期停留在对过去业绩的斤斤计较上。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

误区三:缺乏长期激励手段

从方式上来说,很多中小企业的导向不明,缺乏长期激励手段,很多中小企业的人才激励之所以无效,不是因为企业投入的激励基金太少,而是没有明确的激励方向。之前很多企业对于一些奖励都是短期的激励,但是往往短期的激励效果不明显,而且不断掉,现在的形式,就是要用长期激励才可以。所以要想把员工激励做好,也需要找对方向,找到点子上才行。

总之,员工激励一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企业对于绩效体系建立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不要只拿别家的成功案例拿来模仿,要知道了,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高跟鞋虽然华丽,但是有些人穿着就是不会走路,只有适合的鞋,穿着才舒服。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