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于10月19日发布包括就业数据在内的201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业内预计,新增就业和失业率等官方数据将保持稳定,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就业问题依然没有好转。
称,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已经从第二季度的2.03下跌到了1.96,虽就业市场中企业劳动力需求仍多于供给,但当前的就业市场整体呈现趋于紧张的局面。
它基于智联招聘的在线数据库,与人社部公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指数“求人倍率”相比,剔除了季节性的因素。报告显示,进入2015年第二季度之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放缓对就业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求职申请人数基本稳定,但由于招聘需求人数明显下降,使得2015年第二、三季度的就业景气指数有下降的趋势。
从官方的就业数据来看,呈现经济下滑,就业却好转的情况,但不能忽视的是,当前需求下降所导致的隐形失业上升的问题,由于我国统计系统中缺乏对隐形失业的测量,这部分人群的问题难以在数据中得到体现。
此外,互联网+经济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正在以全新的形势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就业机构变化。各个行业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日渐升温,形成了互联网人才的跨届流动。
从具体行业来看,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保险、教育/培训等行业等CIER指数较高,多属于金融业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型服务性行业,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量较高,然而符合条件的人才数量有限,因此就业竞争压力较小。
今年第三季度,IT互联网的人才需求同比增长了41%,电子商务在三线和三线以下的城市的人才需求量增长了100%以上。报告还调查了不同性质企业的用工数据,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合资企业与股份制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第三季度同比增长了约25%,而随着下半年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在吸引就业方面呈现出疲态,第三季度仅同比增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