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陈绍鹏:跨业管理可以急转身

培训讲师谈管理:陈绍鹏:跨业管理可以急转身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HBR中文版:你此前并没有多少农业相关经验,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学习并运用到决策中,如何做到这一点?

陈绍鹏:坦白讲,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一是和团队一起学习一切跟农业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试错。边学习边决策的过程,我只能保证不犯大错,小的教训断不了,也是一路摔打过来的。比如我们在陕西做过一些实验,关于如何拿地,如何与农民合作,以及冷链、分选是怎么回事,这方面的实验应该说绝大部分都是教训。主要是因为事先研究工作不到位,拿地的时候有很多的规律没有把握,所以出现了选址失误、合作纠纷等等。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涉及土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作为一家企业,面对村民时我们是强势的一方,一旦出现纠纷,对方容易得到更多同情,可能我们用高昂的代价,最后得到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HBR中文版:农业合作上具体出现了哪些问题?

陈绍鹏:农业本身确实错综复杂。身在中国,知道国情,你都难免选错合作伙伴。比如,现代农业要求地块连成大片才能实现规模效应,有一些插在中间的小地块所有者无论如何不肯流转给我们。还有一些人在流转土地前夜,迅速在田间插满树条。作为“地上附着物”,迫使我们不得不为一小块地赔付很高的价格。再比如,在生产中,我们要求农民不要打农药,不能有农药残留。但是到最后收获果实进行检测时,可能三分之二都不符合要求。

HBR中文版:企业化家庭农场模式让合作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陈绍鹏:是的。我们会对合作伙伴做更多的前期沟通和了解。双方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企业化家庭农场的主人大部分是回乡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在城里赚了些钱又想回来做农业的。很多想投身农业的企业需要研发、全产业链以及品牌支持,我们会入股并提供支持,但并不是全部。我们在规模发展上希望压着节奏、不能太快。不然培养人的速度、品种培育的速度跟不上,会出现问题。

HBR中文版:作为管理者,要了解农业生产经验到何种程度?

陈绍鹏:真正在田间劳作过,你才知道管理体系怎么优化。我现在出差都随身带两套衣服,一套会客用的西装,一套田间劳作用的农服。管理者并不需要成为专家,但要成为内行。比如,我自己最初就是个农业外行。以前外行看热闹,去田间观察也只是看到树长得茂盛就觉得很好,看不出问题。但是如今我会通过观察根系、枝干、叶子,知道植株是否缺营养。所谓农业外行与内行的差别,就像电脑使用者和电脑制造者的区别。实现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亲身体验,亲自去田间,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参与实践。在田间看10遍都不如亲身操作一遍有用。

HBR中文版:作为一个跨行业的管理者,对农业这个新领域有何期待?

陈绍鹏:IT行业早已成为一个现代工业,而中国的农业远没到这个阶段。目前行业里的问题是上游种植环节与下游销售商的割裂。上游只管种植,下游收购后大部分到批发市场售卖,没有品牌建设与渠道管控。我们整合的思路很受IT业的影响。IT行业高度细分,重视在每一个环节上深度耦合战略合作伙伴。而农业现在每一个环节都没有较成熟的供应商,我们就必须先垂直打通,每个龙头企业在单品类里垂直培养几个“小气候”,10年过去可能整个行业就会有大改观。

HBR中文版:说了这么多困难,做农业与做电子制造相比有不一样的优势和机会吗?

陈绍鹏:农业的行业生态环境与电子制造相比更为分散。PC制造领域,CPU的生产销售只掌握在极少数国际大公司手中,中国企业难以拥有核心元件技术,而在农业领域,企业可以买断某一优质品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HBR中文版:这两年多来,佳沃做得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未来计划加强的部分呢?

陈绍鹏:两年多最成功的一是搭建了全球化布局,二是IT和高科技思想带入农业行业,用科技思维改变农业,这两个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初期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农事部分,因为这部分是最大的难点,在农事部分基本成型后,未来佳沃会加强农商部分的建设,把我们在营销上的经验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